【兒少參與】系列分享|「我是兒童,請聽我說未來」兒童參與行動研究工作坊
2025-05-18

在「想像國家兒童未來館」國際論壇開始之前,我們將以三篇系列報導,分享對於「兒少參與」的研究與經驗。最終篇,向臺灣的夥伴們學習!

兒童參與是兒童博物館的重要課題。「推動國家兒童未來館資源建置計畫」執行期間,我們為了瞭解、並能體會兒童參與的方法與操作,在2024年春夏,邀請了國內長期關注與推動兒童參與、兒童表意的朋友們,為計畫量身定做幾場兒童參與工作坊:李玉華(兒少權利倡議者)、10歲的劉鈺絜(友善兒童世界觀察家)、許亞歷(「品文藝」藝術教育基地創辦人)、詹子琦(美術教育推廣者)、王惇蕙(兒童友善博物館倡議者),由計畫團隊成員們擔任陪伴者或觀察員。工作坊設定了兩個主題:「我們一起,到『未來』」及「『未』來的『未來』」,各主題次要目標分別為蒐集兒童與陪伴者互動方式、蒐集兒童對於未來的想像。



以兒童為主體執行的活動,透過具體實例或物件資源溝通,以及多次確認核對彼此認知相當重要。(圖片來源:計畫成員攝影)

「我們一起,到『未來』」,以繪本與遊戲等方式進行議題性(例如:性別、社會標籤)的討論,引導中低、中高年級及混齡兒童參與,以各種互動性實作(例如:創作、競標、問答、書寫等)表達自己的想法。同時,透過日常話題,讓陪伴者嘗試換位思考,意識到命令或指責式口語,對於孩子可能造成的恐懼與不安。

讓孩子們透過多樣的媒材與形式,表達對於自己的認識、身體界線、對於成人的宣言等。(圖片來源:計畫成員攝影)

「『未』來的『未來』」,以中高年級兒童為對象,透過文學與藝術的方式,邀請孩子分享對於未來的想法。先讓孩子表述心中認識的兒童博物館是什麼,以及對於未來的理解。再模擬博物館情境,邀請孩子攜帶對自己有意義的物件,以自己的方式回應了「這個物件跟我的關係?」、「為什麼這個物件對我很重要?」、「物件呈現了我哪一段童年記憶?」等命題。

提供多樣的具體媒材(圖片、不同造型餅乾),讓孩子們能夠表達對於「兒童博物館」、「未來」的想法。(圖片來源:計畫成員攝影)

模擬博物館情境,實踐佈展、開幕剪綵到導覽的過程,並藉此表達自己。(圖片來源:計畫成員攝影)

我們在工作坊中,體會到如何透過各種讓兒童發聲與遊戲形式,展現他們的觀點,並創造與成人(陪伴者、講師與計畫團隊成員)的對話情境。同時也體會到,兒童關於未來的想法幾乎是奠基在自己既有的生活經驗之上,與同儕的互動、交流,促使兒童思考生活經驗的意義。種種成為團隊後續進行相關規劃的寶貴經驗。

  • 分享貼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