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兒少參與】系列分享|博物館與兒童參與
2025-05-13

在「想像國家兒童未來館」國際論壇開始之前,我們將以三篇系列報導分享關鍵概念。第一篇,從《兒童權利公約》切入談博物館兒童參與!

1989年成立的《兒童權利公約》,對於博物館如何看待兒童帶來關鍵性的影響。公約主張兒童不僅僅是被保護的客體,更是權利的主體,兒童應享有四大基本權利,包括不受歧視權,兒童最大利益權,生命、生存與發展權,以及表達意見權。兒童們表達意見和參與的所有過程都必須是透明及公開、自願、尊重、有切身相關、有益兒童、包容性、有培訓支持、安全且對危險敏感、問責。

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闡釋,「兒少參與」係指兒童與少年對與其直接或間接相關之事務有權表達觀點,並對該事務有所影響;也就是說,表意權已經被認定為「建立兒童參與」的重要途徑。

兒童參與的具體做法,以哈利・席爾(Harry Shier)普遍受到認同的五層級、三承諾階段為例,第一層級的「傾聽兒童」,經「支持兒童表達他們的觀點」、「考慮兒童的觀點」、「兒童參與決策過程」到第五層級的「兒童分享決策的權力與責任」;每一層級的三個承諾階段為,成人應該提供讓兒童參與的「開端」、參與的「機會」以及兒童體會到參與的「責任」。讓兒童透過熟悉與能輕易掌握方式「表達想法」,將遊戲融入學習的情境與互動體驗,激發好奇心與驚奇感(翁毓秀、陳秀蕙,2019;林沛君,2022;謝宜暉,2025)。

而博物館可以如何推動兒童參與呢?非洲達喀爾市(Dakar)的克爾想像國(Ker ImagiNation),是以兒童為對象的創意學習中心,與當地城鎮約夫(Yoff)的兒童合作,規劃「想像達喀爾:城市由其兒童公民塑造(Imaginer Dakar : la ville à travers les enfants citoyens)」展覽。由兒童自行拍攝照片、影片與家庭及鄰居的採訪,蒐集記錄城市面臨的公共性問題,鼓勵兒童觀察在地生活環境,並探索與採訪居民想像的未來。

展覽以兒童為主體執行。(圖片來源:ImagiNation Afrika粉絲專頁


在這個展覽中,大人協助兒童學習城市觀察並表達意見,與藝術家、設計師和建築師們的合作,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聲音與想法受到重視,並影響兒童為其文化、經濟與社會福祉做出貢獻的能力(European Museum Academy, 2019)。這個展覽,獲得歐洲兒童友善博物館聯盟2019年的首獎。

展覽多以兒童視角呈現,讓觀眾可以藉由孩子們的角度體驗城市。
(圖片來源:左圖:RAW Material Company;右圖:ImagiNation Afrika粉絲專頁


參考書目

林沛君(2022)。「有意義」的兒少參與,以我國地方兒少代表制度為例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45,1-44。

翁毓秀、陳秀蕙(2019)。台灣地區的兒童參與權―以Shier 的兒童參與途徑分析。社區發展季刊,168,286-299。

謝宜暉,2025。來自地球南部*的兒童參與有效落實 ─澳洲《兒童參與決策指南》摘要,眼底城事。取自:https://eyesonplace.net/2025/02/24/27380/?fbclid=IwY2xjawJHmLZleHRuA2FlbQIxMAABHasM4HE3E2jXvAm4LR1OnvEgRNCRBtTTZaiDNy5CU0i-tEQhh89DwYl0KA_aem_mLKfyYae5n42KYfqgSXFDA

European Museum Academy(2019). Children in Museums Award , THE 2019 JUDGES' REPORT (pp. 12-13). Retrieved from: https://hands-on-international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2019-CMA-Judges-Report.pdf

  • 分享貼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