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一:遊戲探索
兒童博物館在知識轉譯的選擇上,遊戲是兒童學習與建構知識的重要途徑,透過遊戲,兒童學會與他人合作、探索規則、應對挫折並解決問題。好遊戲具備開放性、挑戰性和趣味性,能引發兒童的好奇心、創意,還促進社交能力和情緒管理。建立讓兒童自由探索的環境,是屬於兒童博物館之自成一格的學習型態。
專題分享一|小玩具、大世界:東京玩具美術館的行動策略
曾擔任保育員、幼兒園老師。2008年參與東京玩具美術館成立工作,創立「玩具學藝員」制度;為福岡玩具美術館首任館長,目前致力於培育日本13所姐妹館的玩具學藝員。參與「嬰兒木育廣場」的營運,以及和地方機構、民間企業團體的合作事業、無印良品「木育廣場」、日本財團「罕病兒玩具套組」等多項計畫。興趣是看電影,特殊專長為丟沙包、轉盤子。著有《帶寶寶一起過木育生活》。
與談|
-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座教授、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客座教授、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總計畫主持人
曾成德的建築工作跨越教育、專業與社會實踐,並以永續生態與「躾儷」共感為整合三大面向的行動核心。作為一個投入實踐的教育者,他強調設計不僅是專業技藝,更是回應當代議題的社會實踐。認為學習應建立於提出、認識與解決問題的動機,並致力推動設計思考、人文關懷與技術整合的教育理念。主持教育部「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」,曾參與臺中歌劇院、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國家級建設,屢次代表臺灣參與國際建築展與綠建築競賽,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與侯金堆傑出榮譽獎。
專題分享二|遊戲的力量-為兒童打造具想像力的展覽
目前擔任法國巴黎「發現宮」與「科學與工業城」兩館的展覽總監,兩館皆隸屬於法國科學機構Universcience。負責領導展覽團隊,策劃並執行兩館的常設與特展,同時管理展覽的維護與巡展工作。2007年自英國萊斯特大學取得博物館學碩士學位後,職涯大多於英國博物館領域發展,橫跨公立與私人機構,長期從事展覽詮釋相關工作。
與談|
現任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副研究員,專長於展覽企劃、兒童展示設計及觀眾研究,長期關注兒童如何在博物館學習與探索,並參與策劃多個兒童展示專案,例如國立臺灣博物館兒童探索展「臺灣.我的家」。研究方向涵蓋兒童參觀行為與展示設計策略,曾發表「以『遊戲』為博物館兒童展示設計策略之文獻探討」及「照片引談法運用於博物館兒童觀眾研究」,探討如何透過遊戲與對話提升兒童的博物館體驗。相信展覽不只是知識的傳遞,更是讓孩子們透過探索與互動發現世界的有趣方式。